心理训练可提升运动成绩,世界冠军也不例外

2025-09-25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18日报道,当我们想到运动员时,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运动中的身影:精准的击球、恰到好处的上篮、决定比赛胜负的发球……然而,在这些技术动作背后,还有一个不太显眼但同样需要训练的重要部分:作为运动中适应性表现关键要素的心理准备。

2025年的法网决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卡洛斯·阿尔卡拉斯在近6个小时的比赛中保持了稳定发挥,在先丢两盘的情况下逆转战胜扬尼克·辛纳。比赛结束后,阿尔卡拉斯不仅谈到了自己的体能和技术,还谈到了心理韧性。他指的并非天赋,而是每天都在训练的内容。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是许多运动员用来为应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准备的工具。而且它确实有效。

奥运会羽毛球冠军卡罗琳娜·马林在膝部严重受伤后的康复过程中借助了这种训练。通过视觉化、注意力调整以及一些细微的心理策略,她重建了自己的运动状态,而不再过多关注疼痛。在这种情况下,当身体利用心理资源进行恢复时,其恢复速度会更快。

这种特殊的训练并非为了想象而想象,而是在不执行可见动作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在不耗损身体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训练。所谓的运动意象训练,是指尽可能真实地在大脑中重现一个动作:感受动作的细节,想象周围环境,预判声音、情绪和效果。从外部来看,这像是在休息。而从内部来看,这是一种完整的训练。

研究表明,想象一个动作会激活大脑中与实际执行该动作时使用的区域相似的区域,例如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以及小脑。这种思维与行动之间的联系并非一种隐喻:它是可测量、可观察且具有功效的。无需实际执行即可训练行为。

际训练效果

这不仅仅是像在脑海中“播放视频”一样将其视觉化,而是从内心深处,运用所有感官体验动作。这种效果可由功能等效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想象一个动作会激活与实际执行该动作相似的神经过程,从而强化运动学习。

这种包含所有细节的训练方式,能够强化个人学习经历与未来可能执行的动作之间的关联性。这有助于产生更准确的效能预期,更好地重复,更精确地执行,减少错误,并在真实时刻来临时做出更恰当的反应,从而强化一种运作机制,提高以最佳方式执行运动动作的可能性。

这种训练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在不增加身体负荷的情况下提高技巧和身体表现。它有助于内化连贯动作、实现动作的“自动化”,并完善需要成百上千次重复的细节。在学习新技能时,尤其是涉及复杂或不熟悉的动作时,这种方法也非常有效。心理意象训练领域的专家指出,系统应用心理训练计划能促进特定技能的发展,在与身体训练相结合时效果更佳。

在伤病的恢复期间,这种方法也特别有用。当身体无法正常运作时,大脑可以保持运动模式的活跃。这不仅能防止功能退化,还能加速康复。其有效性已在膝部伤病、神经性肌肉疾病和中风患者身上得到证实。

此外,心理训练还有助于管理情绪、预判困难情境,并调节面对压力或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想象一个竞争性情境、在脑海中演练如何应对具体压力,或想象一个紧张时刻,也能训练情绪反应方式。想象失败或成功会产生真实的生理反应:呼吸、皮肤电导率和心率的变化。大脑并不能完全区分真实经历和逼真的想象。

即使在瑜伽、健身或普拉提等运动项目中,心理训练也能提升身体意识,精进技巧,改善动作。在练习平板支撑时想象肌肉收缩,或在深蹲时想象身体保持平衡,可以改善实际训练效果。在团体活动或指导性活动中,心理训练还能帮助人们保持注意力,避免分心,并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更多意义。(编译/田策)

【来源:参考消息】

服务热线

0311-8284596

© Copyright 2024 C7C7.APP - 注册即送豪礼,畅玩C7娱乐世界 All Rights by C7娱乐

地址:北京市市辖区房山区十渡镇
电话:0311-8284596